李素文,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副所长。自2019年4月起,李素文率先带领团队在天津及周边区域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与调查工作。她既是此次行动的先头部队一线工作人员,同时又是天津市静海区种质资源调查组的组长。
作为调查员兼组长,她做的工作普通却又不简单。说普通,是因为这项工作不需要高超的科学技术支持。说不简单,是因为3年来她一直坚持脚踏实地、以干为先,“实”和“干”字贯穿了她开展这项工作的始终。
李素文研究员对种子事业一直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曾经参与培育、推广了20余个蔬菜新品种。深谙育种工作的她深知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本材料,相当于种业发展的芯片,有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育种家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抢救濒危稀有的种质资源更是意义重大。因此接到任务后,她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
建队伍、布任务、提要求,这是工作伊始她打响的第一枪。她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组建了一支年轻的调查队伍,队员以80后科技人员为主,共计19人。人员自由组队开展下村普查工作。她对每位队员提出了硬任务和可考核的实际指标,要求队员高度重视、行动积极、成果丰富。李素文不仅对这项工作进行布局和指导,且亲力亲为实打实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有3名技术人员跟她组成一队,常年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天津市宝坻区是李素文携团队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的第一站,这也是她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她联系了很多亲戚朋友,无论回到老家或是见到老家来的人,都要详细问问村里老品种、传统资源存在情况。有一次,村里表妹给她带了个大冬瓜,作为育种科技人员,她看出这个资源跟平常资源不一样,就深入村庄详细追踪了冬瓜的来源,得知竟然是村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种植的一个老品种——西双树大冬瓜。
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她发现宝坻区很多人家都种着一类眉豆资源,当地人叫猫耳儿豆角,有绿荚和紫荚两种,便搜集回去。经过调研她认为,猫耳儿豆角是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农户广泛零散栽培的、抗性强、风味佳的优异资源,具有开发价值,因此建议将此品种上报参加2019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评选。
在宝坻区新安镇八间房村,她经人介绍来到一户老人家,搜集“老太爷种白菜”,这是一份年代久远的青麻叶大白菜资源,种在老人家的院子里。为了尽快保存并利用该资源,李素文立即和蔬菜所白菜育种专家视频沟通,保存种子的同时,拔下几棵白菜直接运到育种基地进行移栽。类似的事件有很多,一旦有线索,她便立刻带人过去收集。几年来,她和宝坻区种子管理站紧密联系,双方合作先后跑了10多个乡镇,甄别、收集了60余份种质资源。
作为组长,静海区是李素文负责普查的主要区域。在这里,她除了动员种子管理站、种植业服务中心主动参与普查工作,还充分团结农村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依靠村党支部了解本村及邻村80岁左右人员情况,把种地“老把式”召集到一起了解老品种信息。
2020年10月14日,她来到了静海区良王庄乡李家楼村,由村党支部牵头召集8位老人前来座谈,座谈会上获得很多当地资源信息,收集到山药、分葱、茴香、腊捻胡萝卜、小叶香菜等多份资源。在静海区陈官屯镇曹村、吕官屯,联合村党支部,她们搜集到2份很好的资源——曹村大蒜、黄豆。曹村大蒜历史悠久,相传是宝坻六瓣红大蒜的起源地。黄豆资源品质非常好,不仅成熟后不自爆,而且豆粒大而圆、产量高。
在静海区西翟庄镇矫家庄村,李素文联系村党支部,同样促成了这样的一个“老把式”交流会,获得了爆粒玉米、鸡腿葱、白高粱等种质资源。座谈会上,老人们反馈有一种静海传统“白菜瓜”,很具地方特色,但可惜1963年以后就“绝种”了。这从侧面说明种质资源搜集的意义所在,民间有很多好资源,再不加以收集和保护就晚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这也是李素文对待这项工作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以干为先的动力所在。
李素文提出,工作方法要灵活有效,必须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源。经过多次收集行动,她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深入地方、依靠地方、团结地方,充分发挥当地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销商、种植合作社等区域优势,多渠道收集资源;利用自己和亲朋好友天津老家农村里的关系和人脉,扩大搜集渠道,广泛收集;通过村基层党支部召集本村老人开展座谈,讲述他们儿时的老品种老资源,同时了解现状,深入挖掘资源信息。这些经验之谈讲起来虽简单,却行之有效,是实践过程中积累出来的宝贵经验。
几年来,李素文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展资源普查行动总行程约1.6万公里,走访乡镇40个、行政村68个,共计收集种质资源200余份。她收集到的“猫耳儿豆角”被评为2019年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到的“老来少豆角”“六瓣红大蒜”“腊捻胡萝卜”“青麻叶大白菜”被评为天津市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供稿